新中国史 超星尔雅学习通答案满分完整版章节测试

新中国史 超星尔雅学习通答案满分完整版章节测试

刺起镶工铆釜捌径牛棺魔潭酱

导言

1【单选题】新中国史,从课程性质上来说,属于(C)。

A、历史必修课

B、思想政治教育必修课

C、思想政治理论选择性必修课

D、历史选修课

2【多选题】新中国史的主线,可以概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ABCD)。

A、奠基

B、开创

C、坚持

D、发展

3【多选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四史”教育,所谓“四史”具体包括(ABCD)。

A、新中国史

B、改革开放史

C、社会主义史

D、中国共产党党史

4【判断题】新中国史,顾名思义,指的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是关于新中国成立、建设和发展的历史。√

5【判断题】从学科性质上说,新中国史研究属于历史学科,是历史学科中相对独立的新兴分支学科。√

6【判断题】新中国史的本质,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的历史。√

1.1 新中国的成立

1【单选题】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A),在当时是全国人民的大宪章,在一个时期内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单选题】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选举的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是(B)。

A、刘少奇

B、毛泽东

C、朱德

D、周恩来

3【多选题】关于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BCD)。

A、新中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B、新中国的成立,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深远影响。

C、新中国的成立,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思想,即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D、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4【判断题】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争取民族独立任务的完成。√

1.2 新生人民政权的巩固

1【单选题】1950年10月,人民解放军发起(B),歼灭了藏军主力一部分,为和平解放西藏铺平了道路。

A、宁夏战役

B、昌都战役

C、西南战役

D、拉萨战役

2【单选题】(B)构成了新中国初期国营经济物质技术基础的主要部分,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提供了重要物质基础。

A、没收地主土地归农民所有

B、没收官僚资本

C、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D、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行改造

3【单选题】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是(C)。

A、1949年

B、1950年

C、1951年

D、1952年

4【多选题】因香港、澳门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中共中央制定了(B)和(C)的方针,利用两地尤其是香港原有贸易条件,以促进新中国的经济恢复和工业化建设。

A、实行“一国两制”

B、“暂时维持现状”

C、“长期打算,充分利用”

D、迅速解放

5【多选题】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专政政权,新中国成立后,党开展的工作主要有(ABCD)。

A、没收官僚资本

B、镇压反革命

C、清除匪患

D、抗美援朝

6【多选题】关于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意义是(ABCD)。

A、中国人民彻底扫除了近代以来任人宰割、仰人鼻息的百年耻辱,彻底扔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

B、奠定了新中国在亚洲和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彰显了新中国的大国地位。

C、人民军队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取得了重要军事经验,极大促进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D、改变了二战后亚洲乃至世界的战略格局有力推动了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事业。

7【判断题】1950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颁布施行。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制定的第一部基本法律。√

1.3 国民经济的恢复

1【单选题】新中国成立初期,被毛泽东高度评价为“不下于淮海战役”的事件是(C)。

A、农村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B、工商业的合理调整

C、稳定物价和统一财经

D、镇压反革命运动

2【单选题】1950年,国家在实行工商业合理调整过程中,重点调整的关系是(A)。

A、公私关系

B、城乡关系

C、劳资关系

D、产销关系

3【多选题】新中国成立前后,为了稳定物价,打击不法资本家的投机行为,人民政府与不法资本家展开了(AB)。

A、银元之战

B、米棉之战

C、城乡之战

D、金银之战

4【多选题】1950年,国家在实行工商业合理调整过程中,调整的关系主要包括有(A)。

A、公私关系

B、劳资关系

C、城乡关系

D、产销关系

5【多选题】1950年党的七届三中全会上,毛泽东指出实现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基本好转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包括(ABC)。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现有工商业的合理调整

C、国家所需经费的大量节俭

D、基本实现工业化

6【判断题】党的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用三年左右时间恢复国民经济的中心任务。√

7【判断题】50年代进行的“三反”运动主要目的是打击不法资本家的不法行为。X

1.4 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上)

1【单选题】中国开始以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为中心的大规模经济建设的时间是(C)。

A、1954年

B、1952年

C、1953年

D、1956年

2【单选题】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B)。

A、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

C、实现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实现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单选题】下列不属于“一五计划”期间建立起来的工程项目的是(C)。

A、鞍山钢铁公司

B、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C、湖北第二汽车制造厂

D、武汉长江大桥

4【多选题】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两翼”是指(ACD)。

A、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

C、实现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实现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5【判断题】“一五”计划的完成,在中国工业化建设起步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打下了坚实基础。√

6【判断题】1956年底,“一五”计划的主要指标大多提前完成。到1957年底,“一五”计划的多项指标大幅超额完成。√

1.5 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下)

1【单选题】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政策是(C)。

A、彻底消灭

B、没收

C、和平赎买

D、自生自灭

2【单选题】我国对个体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方针是(C)。

A、和平赎买

B、先合作化,后机械化

C、积极引导,稳步前进

D、自愿互利,典型示范

3【多选题】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遵循的原则主要有(ABC)。

A、自愿互利

B、典型示范

C、国家帮助

D、国家强制

4【多选题】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主要的形式有(ABC)。

A、互助组

B、初级社

C、高级合作社

D、包产到户

5【多选题】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社会主义时期仍具有两面性,分别是(CD)。

A、革命性

B、腐朽性

C、拥护宪法,愿意接受改造

D、剥削工人,获取利润

6【判断题】在过渡时期总路线公布以前,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措施主要是发展农业生产互助组。√

7【判断题】在我国对待资产阶级全部采取的措施是没收其资本。X

8【判断题】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具体途径是国家资本主义√

1.6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

1【单选题】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的时间是(B)。

A、1953年

B、1954年

C、1955年

D、1956年

2【单选题】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A)作为新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的正式确立。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人民政协制度

C、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D、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3【单选题】(B)标志着人民政协实现了职能转换。

A、全国政协一届一次会议

B、全国政协二届一次会议

C、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D、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

4【判断题】1954年9月通过的宪法,将民族区域自治确立为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5【判断题】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定的建立,表明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得以确立。√

1.7 新社会的精神风貌与社会风气

1【单选题】被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的共产党员是(B)。

A、雷锋

B、吴运铎

C、焦裕禄

D、王进喜

2【单选题】新中国成立后,为抵制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防止党员领导干部腐化堕落,中国共产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为此进行了(A)。

A、“三反”运动

B、“五反”运动

C、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

D、镇反运动

3【多选题】为引领社会风气,《共同纲领》提出的“五爱”精神是(ABCD)。

A、爱祖国、爱人民

B、爱劳动

C、爱科学

D、爱护公共财物

4【多选题】下列人员中,属于20世纪50年代涌现出来的先进模范人物的有(ABCD)。

A、时传祥

B、郝建秀

C、张秉贵

D、王崇伦

5【判断题】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以优良作风带动社会树立新风;劳模、英模、优秀知识分子,成为民众学习的榜样。√

1.8 新中国外交基础的奠定

1【单选题】新中国成立后,最早与中国订立平等的外交条约的国家是(B)。

A、朝鲜

B、苏联

C、越南

D、英国

2【单选题】新中国同外国政府签订的第一个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条约是(A)。

A、《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B、《中法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C、《中朝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D、《中越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3【单选题】1954年,新中国首次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是(B)。

A、万隆会议

B、日内瓦会议

C、板门店会议

D、釜山会议

4【多选题】新中国确立的外交方针是(ABC)。

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B、“另起炉灶”

C、“一边倒”

D、全面斗争

5【判断题】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政府在同印度就印度与中国西藏地方关系问题的谈判中,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6【判断题】1955年,中国参加了战后召开的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史称“万隆会议”。√

2.1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良好开端

1【单选题】《论十大关系》报告确定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A)。

A、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B、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

C、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D、先集体化,后工业化

2【单选题】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是(B)。

A、完成社会主义改造

B、发表《论十大关系》讲话

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讲话

D、中共八大提出社会主义建设中心任务

3【单选题】1957年2月27日,毛泽东在1800人参加的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指出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B)。

A、解决敌我矛盾

B、解决人民内部矛盾

C、发展生产力

D、变革生产关系

4【单选题】1957年,毛泽东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提出采用“(C)”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

A、批评—自我批评

B、反省—批评—帮助

C、团结—批评—团结

D、批评—团结—批评

5【多选题】1956年中国八大的主要内容有(ABCD)。

A、确定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

B、正确分析了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

C、提出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针

D、提出了要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6【判断题】《论十大关系》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

7【判断题】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没有差别。X

2.2 “大跃进”与国民经济的调整

1【单选题】1958年召开的北戴河会议,通过了《关于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提出要通过(C)摸索出一条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具体途径。

A、初级合作社

B、高级合作社

C、人民公社

D、联产承包责任制

2【单选题】人民公社实行“(A)”的体制。

A、政社合一

B、一大二公

C、一平二调

D、一公二大

3【单选题】1962年的“七千人大会”,毛泽东着重阐述了(C)的极端重要性。

A、批评与自我批评

B、社会主义经济发展

C、民主集中制

D、实现“四个现代化”

4【多选题】1957年4月,中共中央下发《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决定在全党进行一次反对(ABD)的整风运动。

A、官僚主义

B、宗派主义

C、教条主义

D、主观主义

5【判断题】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6【判断题】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制定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是一条正确的路线。X

2.3 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1【单选题】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国对外关系中最重要的是同(C)的关系。

A、美国

B、日本

C、苏联

D、韩国

2【多选题】20世纪50到60年代,影响中国和苏联关系的主要问题有(ABCD)。

A、长波电台问题

B、联合舰队问题

C、苏联撤走专家、撕毁合同

D、意识形态问题

3【多选题】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中美之间存在的尖锐问题有(AC)。

A、美国武装插足我国台湾,干涉中国内政

B、美国武装侵略苏联,威胁中国安全。

C、美国武装侵略越南,威胁中国安全。

D、美国武装侵略我国西藏,威胁中国安全。

4【多选题】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国为维护国家主权,在对外方面做的努力有(ACD)。

A、中苏之间展开论战

B、中朝之间论战

C、进行了对印自卫反击战

D、进行了援越抗美

5【判断题】1960年单方面决定召回在华苏联专家同时,苏联撕毁了专家合同和苏联的举动,给中国建设造成极大损失,加重了当时中国经济的困难。√

6【判断题】50年代后期,为了反对美国搞的“两个中国”的策略,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了“炮击金门”事件。√

2.4 “文化大革命”十年的艰难发展

1【单选题】1964年10月16日,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B)。

A、原子弹

B、导弹

C、氢弹

D、飞弹

2【单选题】1969年9月,我国首次成功进行了(A)核试验。

A、地下

B、沙漠

C、水中

D、地上

3【单选题】1970年4月,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A),标志着中国在宇宙航天技术方面取得历史性的突破。

A、“东方红一号”

B、“东方红二号”

C、“长征一号”

D、“长征二号”

4【判断题】1964年12月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出的全面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和两步走设想中的第一步是用15年时间,即在1980年以前,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X

5【判断题】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

6【判断题】“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而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2.5 团结一致战胜困难的社会风貌

1【单选题】河南林县人民建成了长达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称为(A)。

A、红旗渠

B、奋进渠

C、青年洞

D、林渠

2【单选题】在新中国的发展历程中,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等一大批科学家,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个人志向与民族振兴紧紧联系在一起,铸造其民族精神中的(C)。

A、铁人精神

B、西迁精神

C、“两弹一星”精神

D、抗疫精神

3【单选题】为了改变兰考人民贫穷落后的面貌,带领全县人民封沙、治水、改地。以“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的赤诚献身兰考的党的好书记是(C)。

A、王进喜

B、陈永贵

C、焦裕禄

D、雷锋

4【单选题】在十年社会主义建设中,河南(B)人民在县委领导下,经过几年苦战,修建了“人造天河”,创造了人间奇迹。

A、兰考县

B、林县

C、郑州

D、焦作县

5【多选题】“西迁精神”可以概括为(ABCD)。

A、胸怀大局

B、无私奉献

C、弘扬传统

D、艰苦创业

6【判断题】“铁人精神”的代表人物是王进喜。√

2.6 打开对外工作新局面

1【单选题】被称为“小球推动大球”的外交事件是指(B)。

A、中国邀请日本乒乓球队访华

B、中国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

C、中国邀请韩国乒乓球队访华

D、中国邀请法国乒乓球队访华

2【单选题】为改善中美关系,1971年7月,美国总统特使(A)秘密访华。

A、基辛格

B、卡特

C、马歇尔

D、克林顿

3【单选题】1972年2月,美国总统(C)访华,标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A、克林顿

B、卡特

C、尼克松

D、罗斯福

4【单选题】最早同新中国建交的拉丁美洲国家是(B)。

A、智力

B、古巴

C、阿根廷

D、美国

5【单选题】20世纪70年代,面对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和中国外交关系的新发展,毛泽东提出并形成“(D)”的战略思想。

A、一边倒

B、三个世界划分

C、人类命运共同体

D、一条线、一大片

6【单选题】到1976年,已经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的国家共有(D)。

A、81个

B、91个

C、101个

D、111个

7【单选题】1972年9月,日本首相(A)来华访问。中日双方签署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指出中日之间的不正常状态宣告结束。

A、田中角荣

B、大平正芳

C、三木武夫

D、中曾根康弘

8【判断题】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性多数通过2758号决议,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

2.7 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成果与巨大成就

1【单选题】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毛泽东认为中国正处在(B)。

A、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B、不发达的社会主义

C、贫穷的社会主义

D、富裕的社会主义

2【单选题】在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A)提出了社会主义分两个阶段的思想。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刘少奇

D、陈云

3【单选题】在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毛泽东提出对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实行(ABCD)的方针。

A、古为今用

B、洋为中用

C、百花齐放

D、推陈出新

4【多选题】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形成了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重要原则,主要有(ABCD)。

A、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一系列“两条腿”走路的方针

B、实现“四个现代化”及“两步走”的发展战略。

C、防范“和平演变”战略危险,加强共产党自身建设

D、社会主义社会可以分为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两个阶段。

5【多选题】从50年代到70年代初,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上取得的成绩表现在(ABCD)。

A、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B、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C、人民文化素质和健康水平得到提高

D、中国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6【判断题】50年代到70年代末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最大的建设成就,是基本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了工业化中“从无到有”的问题。√

3.1 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与改革开放起步

1【单选题】新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工业区是(D)。

A、珠海

B、佛山

C、厦门

D、蛇口

2【单选题】1981年6月,(B)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党和国家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胜利完成。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B、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

C、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

D、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

3【单选题】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的会议是(A)。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B、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

C、党的十二大

D、党的十三大

4【判断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社会主义全面对外开放的序幕。X

5【判断题】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

3.2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上)

1【单选题】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第(A)全国代表大会的开幕词中提出的。

A、十二次

B、十三次

C、十四次

D、十五次

2【单选题】中共十二大以后,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改革的重点逐步转向(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由试点发展到全面铺开。

A、城市

B、城镇

C、中心大城市

D、一线城市

3【单选题】1980年8月,邓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提出了(B)的基本任务。

A、经济体制改革

B、政治体制改革

C、文化体制改革

D、社会体制改革

4【多选题】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ABCD)。

A、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济体制改革的经验

B、比较系统地提出和阐明了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C、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观点

D、提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5【判断题】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成为指导中国全面开展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3.3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下)

1【单选题】第一次明确指出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是在(B)。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B、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

C、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

D、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

2【单选题】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在(D)。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B、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

C、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

D、党的十三大

3【单选题】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的是(D)。

A、马克思

B、列宁

C、毛泽东

D、邓小平

4【单选题】党的(C),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二大

C、十三大

D、十四大

5【单选题】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最主要的内容是(B)。

A、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B、“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C、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D、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6【多选题】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确的理解是(ABD)。

A、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B、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C、这是任何国家在社会主义发展中都要经历的阶段

D、指中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7【判断题】中共十三大最突出的贡献,是系统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3.4 在严峻考验中深化改革开放

1【单选题】1989年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选举了(C)为党中央总书记,实现了领导集体的新老交替。

A、胡锦涛

B、习近平

C、江泽民

D、李鹏

2【单选题】20世纪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取得显著成就的重要标志是(C)。

A、开放海南省

B、建立深圳特区

C、开发开放浦东

D、开放广东

3【单选题】中共十三届五中全会召开,全会审议通过了(B)。

A、《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B、《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决定》

C、《中共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决定》

D、《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决定》

4【多选题】中共十三届五中全会后,治理整顿工作采取的措施主要有(ABC)。

A、调整产业结构,加大对农业、能源、交通等比较薄弱的基础产业的投入

B、在坚持控制总量的前提下,适当调整紧缩力度,以启动市场

C、是继续整顿经济秩序,为生产的正常运转和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D、开发开放浦东

5【判断题】1990年浦东的开发开放带动了全上海以及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新飞跃。√

3.5 邓小平南方谈话

1【单选题】社会主义本质是(D)。

A、社会主义公有制

B、无产阶级专政

C、计划经济

D、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单选题】“社会主义本质”这个概念是由(A)提出的。

A、邓小平

B、毛泽东

C、江泽民

D、习近平

3【单选题】邓小平指出,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C)。

A、全盘西化

B、阶级斗争

C、发展

D、革命

4【多选题】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是指(BCD)。

A、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改造

B、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C、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D、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5【多选题】“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邓小平这一论断的内涵是(BC)。

A、计划和市场都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

B、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C、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D、计划和市场是不能兼容的

6【判断题】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具有制度属性。X

3.6 开启外交工作新格局

1【单选题】中国国家主席首次访问美国是在(B)。

A、1986年

B、1985年

C、1987年

D、1988年

2【单选题】1989年苏联领导人(B)访华,两国签署《中苏联合公报》,实现了两国关系的新的正常化。

A、勃列日涅夫

B、戈尔巴乔夫

C、谢瓦尔德纳泽

D、赫鲁晓夫

3【判断题】20世纪80年代,中国外交上的突出成就就是中美、中苏关系有了新发展。√

4【判断题】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是邓小平对80年代以后国际形势作出的重大判断(√)。

5【判断题】南北问题的核心是和平问题。x



上方为免费预览版答案,如需购买完整答案,请点击下方红字

点击这里,购买完整版答案


 

点关注,不迷路,微信扫一扫下方二维码

关注我们的公众号:阿布查查  随时查看答案,网课轻松过

新中国史 超星尔雅学习通答案满分完整版章节测试第1张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建议在浏览器添加书签收藏本网页

电脑浏览器添加/查看书签方法

1.按键盘的ctrl键+D键,收藏本页面

新中国史 超星尔雅学习通答案满分完整版章节测试第2张

2.下次如何查看收藏的网页?

点击浏览器右上角-【工具】或者【收藏夹】查看收藏的网页

新中国史 超星尔雅学习通答案满分完整版章节测试第3张


手机浏览器添加/查看书签方法

一、百度APP添加/查看书签方法

1.点击底部五角星收藏本网页

新中国史 超星尔雅学习通答案满分完整版章节测试第4张

2.下次如何查看收藏的网页?

点击右上角【┇】-再点击【收藏中心】查看

新中国史 超星尔雅学习通答案满分完整版章节测试第5张

二、其他手机浏览器添加/查看书签方法

1.点击【设置】-【添加书签】收藏本网页

新中国史 超星尔雅学习通答案满分完整版章节测试第6张

2.下次如何查看收藏的网页?

点击【设置】-【书签/历史】查看收藏的网页

新中国史 超星尔雅学习通答案满分完整版章节测试第7张

榷兑困敛委羡檬匠毕传埂薯廓